一周深讀
  這一周從京津冀到滬寧杭,霧霾一時連成片。104設計裝潢個城市相繼陷入空氣重度污染,堪稱史無前例。國人競相苦中作樂,其中知名網友@延參法師在回答有關“這霾啥時候散”的提問時,表示“那要看風啥時候來”,收穫眾多點贊,與之前網友關於“治理空氣污染基本靠吹”的觀點可謂異曲同工。
  在眾多聲音中,央視網的署名文章獨闢蹊徑,認為“霧霾在肆虐的同時,也給民族和個人帶來了五大好處”,包括“讓國人更團結、更平等、更清醒、更幽默和長知識”等。而正當網友再度呼籲有關部門直面霧霾的負面影響,並承擔更多治理責任,而非捂住問題所在時,《環球時報》迅速在社評中提醒,“社會不能好房網把治理霧霾的責任一股腦推給政府”,因為“環保都是全社會成員眾人拾柴火焰高的事業”。
  相比之下,有關張藝謀超生風波的輿論迷霧,也是在被他和計生部門捂了一段時間後才散開的。財新《新世紀》周刊對此作了回顧,並分析事件背後主要有兩類觀點,一類呼籲官方懲罰張藝謀,另一類認為張藝謀無需道歉,應拒交社會撫養費。《新民周刊》作結稱,這說到底是個關於“惡法亦法,惡法非法”的爭論。該刊認為,“一項合理的權利,絕大多數公民沒借款有,而有些人卻可以有,就是特權”。《新京報》持相同看法,該報刊文稱,“計生政策或有需調整之處,但若某些名人‘逍遙法外’,那隻會是炫耀特權”。
  在關於大媽摔倒的問題上,輿論幾乎就沒什麼分歧了,甚至由於某些刻板印象太深,上周還鬧出了從北京大媽訛外國小伙,再到警方證實老外撞人的反轉劇情。《新民周刊》在題為“摔倒的老人用什麼扶”的報道中,呼籲公眾註意大媽失信背後的根本問題,即“中國社會當下正在快速進入老齡化,老年人與其他群體之間的矛盾甚至衝突會越來越多,老年人負面新聞的增多正是這個徵兆(的表現)”。《北京青年報》也針對“壞人變老了”的觀點提醒,“在這個多元化的咖啡機社會,針對一個群體發出整體的批評,往往是不公正的”。
  對於頻發的醫患糾紛乃至殺醫事件,公眾歷來有霧裡看花之感,《南方周末》試圖找到部分共性。最終,該報發現多起慘劇背後有一個共同凶手———空鼻症。空鼻症多因過度切除下鼻甲手術導致,在國內學界尚不被視為一種病。溫嶺殺醫事件即由此而起,由於觸及過度醫療等問題,空鼻症此前被醫療界選擇性迴避。同時,由於它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,病人通常會走投無路,結果便是“空鼻症已由醫學問題演變為社會問題”。騰訊網亦在題為“呼吸之痛”的報道中透露,在空鼻症的討論群會出現“殺醫生”的留言,因為患者的痛苦在醫學上不被承認,相反在醫院的診斷和經濟負擔面前,家屬往往還會懷疑是病人精神出了問題。南都記者 王佳  (原標室內設計題:“霧”與“捂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d21fdlnw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